破除“躺平心态” 勇于担当作为
“躺平心态”是新时代党员干部队伍中的一种隐性顽疾,是消极工作状态、低落工作情绪,表现为“在岗却不在状态,在位却不谋其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回避矛盾、推卸责任。“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必须坚决破除“躺平心态”,以昂扬向上的“满格”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挑重担、奋勇争先。
筑牢思想根基,以“信念之光”驱散“躺平”阴霾。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容易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迷失方向、滋生惰性。部分党员干部出现“躺平”倾向,根源在于思想上“缺钙”,把“多干多错、少干少错”当作处世哲学,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作工作准则。破解这一问题,首要任务是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拧紧思想“总开关”。要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理想信念,自觉摒弃“躺平”思想,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奋斗激情,为担当作为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强化实干担当,以“务实之举”破解“躺平”顽疾。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临的风险挑战层出不穷,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党员干部挺身而出、担当作为。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却存在“过得去就行,不出事就好”的消极心态,面对困难推诿扯皮、面对任务敷衍塞责、面对问题视而不见。破除这种心态,党员干部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立足岗位实际,主动扛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在重大任务面前勇挑重担,在矛盾纠纷面前敢于亮剑,在风险挑战面前迎难而上。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制约发展的关键症结,拿出务实管用的解决办法,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真抓实干、善作善成,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地见效。
提升能力本领,以“过硬本领”杜绝“躺平”现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一些党员干部感到自身知识储备、能力结构跟不上时代步伐,处理复杂问题力不从心,产生了“能力不足而不能为”的焦虑,进而选择“躺平”逃避。破除这种因能力欠缺导致的“躺平”,关键在于强化能力建设,锻造担当的宽肩膀、硬脊梁。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补齐能力短板,提升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要勇于实践锻炼,主动到基层一线、艰苦岗位、复杂环境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本领,以过硬的综合素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让“躺平”无隙可乘,让奋斗成为常态。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没有“躺赢”的奇迹,只有奋斗的轨迹。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根子上破除“躺平心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思想之基、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扛起时代之责、以过硬的能力本领破解发展之难,在各自的岗位上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全部力量。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委组织部 杨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