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石股份铸就绿色材料生态圈:从“追风逐日”到“聚链成群”
近日,浙江振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石股份”)喜讯连连:通过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复审;旗下华美新材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审;跻身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
这三项含金量十足的荣誉分别从全球竞争力、细分领域领导力与专业化创新实力三个维度,见证了振石股份在清洁能源材料领域的综合实力。
2005年,振石股份从“追风逐日”的风电材料起步,历时20年,现已成为“聚链成群”的清洁能源材料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一历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也是嘉兴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的生动印证。

追风:从跟跑到领跑,成就冠军
振石股份的这条追风之路,始于2005年。彼时中国风电刚刚起步,风电总装机容量不到1500兆瓦,且风电叶片材料大多依赖进口。当年6月3日,振石股份与海外风电巨头签订首单出口合同,这是中国风电材料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当时国内风电材料市场几乎被国际巨头垄断,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局面。”回顾创业历程,振石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关,公司逐步掌握了风电玻纤织物的核心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拥有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210项,掌握21项核心技术。
从追风到乘风,如今,振石股份在风电织物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超35%;全球每3支风电叶片就有1支使用其材料。从131米陆上叶片,到16兆瓦海上超大型机组,再到全球首款V字形漂浮式风机,振石股份以技术实力成为全球风电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逐日:从风电到光伏,构建矩阵
在风电材料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后,振石股份将目光投向了光伏市场。作为复材边框的开创者,振石股份在实现复材边框“从0到1”的突破后,基于对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成功开发出与边框高度协同的复材光伏支架,为光伏电站提供一体化的复合材料解决方案。
当前,振石复材边框已获TUV莱茵颁发的全球首张2PfG2923标准认证,在耐老化测试、阻燃性能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多个光伏项目中批量应用。同时,振石股份攻克复合材料催化降解技术,解决了退役边框循环利用的技术瓶颈,构建“生产—应用—回收”的闭环生态。
从追风到逐日,振石股份并非简单的业务拓展,而是基于材料技术协同的战略选择。公司依托在纤维增强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将风电材料研发中积累的技术经验应用于光伏领域,实现了技术的协同创新和市场的交叉拓展。

链动:构建产业生态,推动发展
随着在风电、光伏领域的深耕,振石股份开始向“聚链成群”的生态构建者转型。公司聚焦“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复材、新能源汽车配套、新材料应用”四大领域,打造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在交通运输领域,公司开发的热塑复合材料已应用于电池底护板、绝缘电池盒盖等部件,有效满足轻量化需求,开拓新的增长空间。今年,公司推出无人运输车专用复合材料,实现车厢减重超65%,续航提升超25%。
通过“共同研发、价值共创”的模式,振石股份与下游客户深度协同,将认证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的行业特点转化为竞争壁垒,与全球主流风电设备商建立的长期合作便是例证。此外,公司在国内的桐乡、酒泉、包头及西班牙、土耳其、埃及等地设有八大生产基地,以全球化的产能布局为链动提供有力支撑。
眼下,振石股份新材料产业园已全面投用,标志着企业从“追风逐日”的单项冠军,正式迈向“聚链成群”的链主示范。这座以“智能工厂、零碳工厂、未来工厂”为定位的产业地标,不仅是振石“一企成园”实力的体现,更用“一根玻纤丝链起百亿产业链”的规模效应,成为桐乡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重要引擎。
“我们将持续发挥在风电材料与光伏复材领域的领先优势,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材料基石。”面向未来,正如振石股份董事长张健侃所说,企业将坚守新能源材料主航道,在“双碳”征程中开拓无限风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