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 · 主编读评】初春遐想(外一首) / 安娟英
安娟英作品
初春遐想(外一首)
安娟英
我每天在坚持
用真诚用文字
把青春雕刻进未来
属于我自己的版块
我每天在向来生
透支基因
天生的千娇百媚
借贷江南
嗲嗲的吴语柔音
悄悄掩盖我
今生的虚空
今生的沧桑
初春淡淡的嫩绿
怂恿美丽的遐想
一定还有人依然
在默默地念着我
想着我、想着我
于是我必须
用我的心跳
用我灵活的肢体语言
羞怯怯地挑逗相约
我命中的有缘人
我们是否可以
再萌发一次纯情如火
惊天动地的人间真爱
为你我无限次
在扩展着灵魂深处
这神秘大胆的期盼
雪地滴血
我是来自东方的
一只母狼
将血腥的褐色
种进长野的白雪深处
再用我的一滴热血
发酵烈性……
茫茫大雪
我只和雪堆植物相处
它们不会告密
我一腔失去外公外婆舅舅一家七个人的深仇大恨
我要寻找三十年代
从中国归来的那个鬼子
剖心掏肺把他从头到脚一丝丝撕烂……
我是一只来自中国的中华犬
我要对着东京的博物馆
伸出舌头呲出长牙
狂叫不停
直到要还
我主人的一只千年陶罐……
写于长野地狱谷温泉
诗人档案

【主编读评】
情感与主题的多元奏鸣
——评安娟英《初春遐想》与《雪地滴血》
安娟英的这两首诗,《初春遐想》和《雪地滴血》,宛如两首风格迥异却又同样震撼人心的乐章,各自从独特角度展现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深刻的情感表达。
《初春遐想》:在希望与憧憬中探寻自我
对自我重塑的执着追求:诗开篇 “我每天在坚持,用真诚用文字,把青春雕刻进未来,属于我自己的版块”,鲜明地展现出诗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坚定决心。通过文字这一媒介,试图在未来为自己构建独特的存在空间,“雕刻” 一词生动地体现出这一过程的精心与坚韧,暗示诗人不向岁月和生活妥协,积极塑造自我的态度。
情感补偿与憧憬:“我每天在向来生,透支基因,天生的千娇百媚,借贷江南,嗲嗲的吴语柔音,悄悄掩盖我,今生的虚空,今生的沧桑”,诗人在此处运用奇特的想象,以 “向来生透支” 的方式,渴望获得千娇百媚的特质与柔美的吴语,来填补今生的虚空与沧桑。这种对来生美好事物的憧憬,反映出诗人对当下生活中情感缺失与经历沧桑的深刻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情感状态的向往,借由对来生的幻想,为现实的心灵困境寻求慰藉。
爱情憧憬与灵魂期盼:“初春淡淡的嫩绿,怂恿美丽的遐想”,在这充满生机的初春背景下,诗人的思绪转向爱情。“一定还有人依然,在默默地念着我,想着我”,这种对被思念的笃定,体现出诗人内心对情感连接的渴望。“用我的心跳,用我灵活的肢体语言,羞怯怯地挑逗相约,我命中的有缘人”,生动描绘出诗人对爱情的主动追求,渴望与命中人燃起 “纯情如火,惊天动地的人间真爱”,不仅是对爱情本身的向往,更是希望通过这份爱情,在灵魂深处实现自我的扩展与升华,让生命在爱中获得更丰富的意义。
《雪地滴血》:愤怒与抗争的激昂呐喊
沉重历史创伤的铭记:“我是来自东方的,一只母狼,将血腥的褐色,种进长野的白雪深处,再用我的一滴热血,发酵烈性……”,诗的开篇便营造出压抑而悲愤的氛围。诗人化身为母狼,以极具冲击力的意象,将 “血腥的褐色” 种进雪地,用热血 “发酵烈性”,象征着对历史伤痛的深刻铭记与无法平息的愤怒。这里的母狼形象,是坚韧与复仇的象征,暗示着面对侵略与伤害,中华民族绝不屈服的精神。
国仇家恨的强烈宣泄:“茫茫大雪,我只和雪堆植物相处,它们不会告密,我一腔失去外公外婆舅舅一家七个人的深仇大恨”,诗人以直白而沉痛的语言,倾诉家族在战争中遭受的惨痛损失,将个人家庭的悲剧与国家民族的苦难紧密相连。“我要寻找三十年代,从中国归来的那个鬼子,剖心掏肺把他从头到脚一丝丝撕烂”,这种强烈的复仇誓言,毫不掩饰地表达出对侵略者的切齿痛恨,是对那段黑暗历史中暴行的有力控诉,展现出诗人对正义的执着追求与对侵略者罪行的零容忍态度。
民族尊严的捍卫与抗争:“我是一只来自中国的中华犬,我要对着东京的博物馆,伸出舌头呲出长牙,狂叫不停,直到要还,我主人的一只千年陶罐……”,诗人从母狼形象转换为中华犬,视角从家族仇恨上升到民族尊严的捍卫。东京博物馆象征着日本对中国文化掠夺的象征,中华犬对着它狂叫,要求归还千年陶罐,这一意象深刻地体现出诗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珍视以及对日本掠夺行为的抗争,以一种充满力量的方式,表达出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尊严的坚守与对历史正义的强烈诉求。
安娟英的这两首诗,《初春遐想》在轻柔笔触中蕴含着对自我与情感的细腻探寻,《雪地滴血》则以激昂悲愤的情绪宣泄出对历史创伤与民族尊严的深刻思考,二者风格迥异却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从不同侧面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为读者带来极具冲击力的阅读体验 。
转载于三角洲杂志名家名典
2025年04月20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