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环境下广电节目的多维度创新之路——总局专题线上培训有
来源:运城市广播电视台舆论监督部
作者:卢开基
时间:2024-12-29
导读:张晓琴 河东广电人 在媒体融合的浩荡潮流之下,当前各级广电单位都在积极探索,在诸多节目领域奋力开拓创新发展之路,全力打造主流舆论的崭新生态。最近,通过参加由广电总局组织的线上培训2024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创新与变革的示范, 我更加深
(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微广播剧《千里江山》

1. 机制创新:《詹姆士的厨房》进行结果导向性孵化,得到政策支持。贵州卫视为其提供启动资金、办公场地、后期制作、宣传推广等支持。采用事业部制,实现品牌、运营独立核算,以公司化模式运营。节目用人机制灵活,聚集电商、技术、物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使团队基因有别于传统电视节目团队。
2. 精准服务:节目服务用户诉求,建立用户、平台、供应链的良性循环。用户可在节目中获取好用、好吃、好看的商品,实现“闭眼不踩雷”,增强粉丝黏性,保障销量。合作伙伴则能获得公信力、销售力、传播力,使合作关系更紧密。节目精选全球优质好物,集合了全国500多家供应商的超过4000款全球特色商品。通过电视和互联网的融合互动,商城突破了地域限制,用户分布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稠密的东部沿海地区、长江流域。《詹姆士的厨房》是美食类内容融媒体项目,也是贵州广电人在新赛道、新渠道、新领域的一次努力。
分析这两档餐饮节目让我感触最深的运营成功之道:《从农场到餐桌》的节目内容既展现了乡村风貌与农产品源头,又能直观地向观众呈现农产品的实用价值。丰富了内容维度,同时开创的边看边买模式,实现了节目的商业价值。《詹姆士的厨房》的成功因素包括机制创新保障: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运营效率,同时构建了有别于传统电视节目团队的人才结构如电商、物流、技术等,人才结构多元化。
(三)政务节目案例
我从《运城广播新闻》的播出监审岗位转型到舆论监督部工作。初入新业务领域,我怀着对新工作的热切与好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生疏和困顿。秉持着边分享边学习的心态,我在此也大略总结一下这次所看到的一些政务类别节目的创新做法。
(1)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我来帮你问厅长(市长)》
江苏省级机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十三个设区市政府负责人走进直播室,倾听民声、马上就办。用户通过荔枝新闻直播间可实时提问,现场解答。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2)山东广电《问政山东》
通过山东卫视电视频道、齐鲁网、闪电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实现了全媒体联动问政。设有“我要问政”“最新回复”等功能。节目构建了全媒体联动问政+政府机关反馈答疑全媒体发布+省直部门工作社会公开打分评价的监督机制,对省直部门、中央驻鲁单位、十六市政府、有关功能区等的主要负责同志进行问政,并对其工作表现进行公开评价和监督,通过舆论监督倒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3)西安广电《问政时刻》
节目由西安市政府和西安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通过暗访短片、市民质询、专家点评、观众打分等环节,对政府部门和行业单位干部的行政能力、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等进行质询,同时也会聚焦营商环境等热点话题,曝光相关问题并推动整改,节目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成为了西安广播电视台的金品牌标杆栏目。
北京台《向前一步》
节目以“沟通化解矛盾,向前一步解决问题”为宗旨,采用现场调解与对话的形式,通常会邀请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社区居民、专家学者、律师等来到节目现场。通过播放前期调查短片展示问题背景与矛盾焦点,然后各方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进行面对面交流、辩论与协商,专家学者和律师从专业角度提供分析和建议,主持人则把控节奏、挖掘问题根源并推动各方寻求解决方案,现场观众也可参与互动表达看法。节目不仅在北京地区拥有较高的收视率,还通过网络平台传播获得了大量点击量与讨论热度,提升了市民对城市治理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促进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对北京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几档问政类节目给我的突出印象有几点:一是这些节目都借助了多种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这种多渠道传播方式极大地拓宽了节目的受众覆盖面,增强了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二是技术赋能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便捷的问政渠道搭建使互动参与功能多样,方便让老百姓成为舆论监督的主体。三是多方参与、联合主办的机制、多环节监督流程的设计,促使被监督者更加积极地对待群众提出的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二、启示与感想
参加这次培训学习之后,总体上有以下启示和感想。
(一)创新是提高生存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广电融媒体在多方面的成功实践表明,创新是适应时代要求、提高生存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无论是内容生产形式上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微广播剧《千里江山》的跨语言与矩阵式传播创新,还是技术应用层面的突破,还有商业模式的融合变现探索,都体现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传统广电不能故步自封,需积极拥抱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不断挖掘受众新需求,创造出新颖且富有吸引力的融媒体产品,才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关注与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以多元化创收模式 拓展发展空间
除了我提到的几个自己比较熟悉了解的节目领域,培训中还看到其他兄弟台在健康、体育、房产、院线等领域全面发力,让我们看到了广电融媒体的多元融合及盈利潜力。各个领域因其独特的属性,拥有全然不同的受众群体以及别具一格的传播和创收特点。例如:河南台《中国节日》节目积极融入市场,与国际国内200家头部品牌和机构合作,IP合作企业销售突破7亿元。广东台《从农场到餐桌》节目立足大湾区,销售优质农产品,不仅仅讲述农产品的故事,观众看节目的同时直接扫码就能购买到心仪的农产品。实现了边看边买,所见即所得,消费又助农。广电人正从传统只会做节目转型成为一手写脚本一手拿账本的新型媒体人。这些做法都启示我们要打破传统业务界限,积极探索跨领域合作与融合发展模式,为自身发展开辟更多的路子。
(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从传统内容生产向互联网融合转型,其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越发凸显了人才结构优化的紧迫性。既懂传统广电专业知识又掌握互联网思维、新媒体技术与运营的复合型人才是推动广电融媒体发展的关键力量。一方面现有的传统广电从业者需要加强自我学习与转型,另一方面台里也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融媒体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从而为广电融媒体的深度融合与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四)借鉴经验与因地制宜相结合
培训中呈现的众多典型范例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但各个地区及广电单位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历史渊源、受众群体、资源长处,在汲取和参照成功经验时,不必生搬硬套,而应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将优秀经验与本地特色相融合,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融媒体之路,以差异化特色在收视率市场占据一席之位并能持久生存。
编辑:卢开基
编辑:卢开基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头条]大国匠心铸就恒久基业,慈善笃学实现社会佳合
- [头条]河南睢县“志愿服务乡村行”活动走进睢县胡堂乡李窑村
- [头条]"同心同梦·幸福安康"陕视百姓文艺展演暨2025春晚海选圆满结束
- [头条]河南睢县蓝天综合应急救援队举行“12.5”国际志愿者日表彰会
- [头条]建设法治政府:濮阳中院召开全市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 [头条]根深叶茂,总会花开:2024年度第二期新员工特训营成功举行!
- [头条]冯清晨任全国煦丰江河碳管委常委副秘书长兼双碳公益平台副总裁
- [头条]组建400个“碳农”产业园 构建400个千亿碳汇“大纲”
- [头条]电诈肆虐诈术狂 濮阳法剑谱华章
- [头条]陕视百姓文艺展演暨2025春晚选拔活动——威风锣鼓·歌舞美秀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