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江泽民故居有感一一原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秘书长方建文
2025年5月3日,我们一行人瞻仰祭拜了江泽民同志祖父安息之地。当日下午,我们又参观了江泽民同志故居。同行人有:江苏江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道庆、中国澳门-亚太拉美再生能源产业研发中心理事长罗兆、金海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涂广成,南京行知画室扬州分校校长兼(天津荣宝斋艺术顾问)陈庆林,以及北京方建文电影制片厂办公室主任王欢等领导。
在此次探访江泽民故居中,我的心情异常沉重,回忆起与江泽民总书记的一段深刻往事。那是在2002年7月的一个下午,大约4点多钟,南戴河一个沙滩上,江总书记坐在躺椅上,身边放着一个帆布小桌子,上面堆满了俄国的《真理报》,他正在细细阅读着俄文版的《真理报》,而我则静静地坐在他的身旁。
他熟懂俄文,一边翻阅着过去一月多厚重而庞大的《真理报》,一边与我交流,每份报纸,江总书记都阅读得异常认真,仔细浏览,连那些细小的文章也一一品读,我在一旁帮他整理看过的报纸。
突然,江总书记放下了手中的报纸,面色变得凝重起来。对坐在旁边的我说:小方,我们应当居安思危,你带着你们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的队伍去深入考察一下中国边关邻国的忧患,你在来执笔写一本书吧。我感到十分诧异,忍不住问道:“总书记,我们中国的GDP已经达到了14.2 %,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国,现在更是第二大经济体,工业实力也是全球领先。为什么还要关注边关邻国的忧患?”
然而,江总书记却用《真理报》轻轻敲打了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你小子懂什么,这叫居安思危。我突然感到一种沉重的预感,我随着总书记凝重的眼神望去,此时,天边的黑云压迫着海面,天空与海面之间形成了一条鲜明的界限。我不由自主地随着他的目光望去,“望着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景象,”心中似乎领悟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我诧异地问江总书记该如何撰写这本书,江总书记回答说:“你如实报告各国的情况,应该组织人去写,就像你往常写书一样,尊重事实。”我又问如果真的写了,该取什么名字,江总书记说:“名字你自己想。”
随后,我立刻从北戴河疾驰回北京。并当晚着手联系中科院和社科院的相关人员。当时,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刚成立不久,已经有了大约100人。
与此同时,中央刚成立的749局也参加了这项任务。我从中抽出了15人,组建了一个调查小组,其中包括陕西的王小娟、北京的王新、张瑶、张芳、闫莉等人,以及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1749信箱的其他成员,这些人都非常精干,年轻且经验丰富,他们已经与我合作过多年,写书对他们来说得心应手。
第二天上班时,我告诉了他们要写一本书的任务,他们即刻回去准备。下午2点,我们从中南海西院出发。随后,团队向财政部申请了200万的写作经费。尽管经费尚未到帐,但我已经带着15人的团队,天不亮就乘着中南海的奥迪车、日本的三菱面包越野车和依维克17座面包车,沿着中国的所有边境城市开始调研。我们的调查小组几乎走遍了全球大半地区,我们不仅探访了中国的边境地区,还前往了其他国家,逐一考察了那些守护着国家安宁的边陲之地。
首站,我们抵达了新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新疆建设兵团司令张庆黎及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的稳定与发展情况。新疆的祥和与团结景象,让我深感欣慰,这也为后续的调研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随后,我们北上内蒙古,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布赫、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布小林的大力支持下。在广袤的草原上,我和团队深入各地,从二连浩特进入外蒙古。紧接着,调研小组又北上黑龙江,从黑河至漠河海参崴,沿途考察了边疆的稳固与人民的安居乐业。自漠河出发,我们跨越国界,进入了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开始深入考察这些国家。泰国、缅甸以及苏联的访问,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我们一行考察人员还前往了哈萨克斯坦。之后,南下越南,并再次进入柬埔寨金边,深入了解了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这一路上,我们见证了边疆的稳固与繁荣,也深切感受到了各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渴望。
然而,我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心肌炎,疾病迫使我们中断行程,需要返回北京接受治疗。在病床上,我依然心系边疆,思考着如何将所见所闻转化为对国家有益的建议。
当我撰写并发表《中国边关忧患录》之时,我人已在美国。这部作品已由陕西一家出版社出版,且初版的2000册在短时间内即被抢购一空。
《中国边关忧患录》的出版,标志着江总书记对边疆问题的深刻思考,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他对边疆安全的博大胸怀。作为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秘书长,当我身处美国,远离故土之时,才逐渐意识到,自己当初所见的祥和景象只是边疆安宁的一个侧面。真正的边关忧患,往往隐藏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潜在的安全威胁之中。
然而,尽管我曾亲自游历过各个国家,目睹了它们的繁荣景象,但在内心深处,对于中国边关的忧患意识却仍然显得较为浅显和空洞。那些异国灯火下的歌舞升平,都曾让我短暂地产生过“天下太平”的错觉。
如今,当我们再度审视中国的边疆形势时,才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每个国家都在考虑自身的利益。国家的强盛与衰弱,直接影响着周边国家的态度与行为。因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与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与危机。
现在回想起那段往事,我愈发深感江总书记的远见卓识。当时与江总书记的那番深谈,许多预测如今竟一一成为了现实,全世界第三次大战已经悄然展开,全球局势动荡不安,美国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其手段并亲自上阵,而是煽动周边小国家形成对中国的围堵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从边关到海域,再到经济与科技领域,无一不受到冲击。全球范围内,乌克兰东部冲突持续升级,中东战火未熄,叙利亚、也门等地局势严峻,非洲的苏丹达尔富尔、中非等地亦动荡不安,南亚的印巴冲突、中亚的紧张局势更是时刻牵动着全球的神经。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不仅要应对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贸易、科技、军事等方面的打压,还需警惕一些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或历史问题的国家,在美国的支持下试图挑战中国的底线。从东亚的韩国、日本,到中东的伊拉克、伊朗,再到东南亚的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国家,中国的外交环境显得尤为复杂和严峻,每当想到这些,我的内心无比沉重,不禁感慨江总书记当年的卓时远见与忧虑。
在这个世界上,弱肉强食的规则似乎从未改变。当一个国家强大时,周围的国家都会围绕着它转,寻求合作与共赢;而当一个国家衰弱时,它们便会毫不犹豫地出手打压,企图从中榨取更多的利益。正所谓“靠山山倒,靠海海崩”,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民的伟大国家,其整体实力依然强大无比。尽管国内存在一些分裂的声音和势力,但这14亿人民团结起来,将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因此,我坚信,只有祖国强大了,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生活。
尽管我深知自己身患重病,已经历四次中风,此刻正感受着眼麻手麻,生命似乎正以秒为单位流逝,但我依然拼尽全力坚持写作。我内心始终坚信,中国必将崛起为世界强国,这也是我致力于撰写《文化大业》著作的重要原因。我特别关注AI科技所带来的革命性变革,认为这种变革的深远影响,远非航空母舰、导弹或氢弹所能比拟。这些军事装备的研发与部署周期漫长,而AI科技的崛起,却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文化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我深感自豪的是,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一万多年的积淀与传承。如今,我正致力于完成12部《拥抱文明》的著作,主要阐述随着文化跨越时代的到来,AI科技如何助力几千年、上万年的文化瑰宝快速传播至世界各地。然而,AI科技的快速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虽然AI科技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但同时也带来了光污染、碳排放等环境问题。这促使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如何将文化融入新的环境保护要求之中,以及如何平衡文化传播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未来,我坚信中国文化必将更加博大精深,成为统领世界的文化。我计划撰写第三套书,暂定名为《华夏之海》,旨在通过这部作品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包容性。海洋占陆地面积的七倍,象征着博大与深邃,正如中国文化一样,包容万物、融纳百川。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国家成功走出了阴霾,开启了第二次文化大业的扬帆之旅。AI技术的兴起更是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华夏儿女,我们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应当团结一心、共同面对挑战、把握机遇、开创未来。
回望那段边关优患考察的岁月,深感自己见证了国家边疆的变迁与成长。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我们将更加强大、更加繁荣,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国家。
回想起江总书记曾让我撰写《中国边关忧患录》的往事,心中更是五味杂陈。那时,中国的GDP已经达到14.2%,正处于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然而,江总书记却居安思危,深知和平与发展背后可能隐藏着的危机。这种远见卓识,让我们在今天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边防安全的重要性。
如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日益紧密。我们不禁感慨,江总书记同志当年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然而,也正是有了像他这样具有前瞻性的领导人,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未来,我们相信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所有困难和障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 方建文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