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家级国医大师——韩世圣
论【不寐】辨治八法
不寐即失眠,是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指经常不易入睡,或 寐而易醒,时寐时醒,或醒后不易再入 睡,甚则彻夜不眠,醒后神疲乏力,头晕 头痛,心俘健忘,心神不宁等症。不寐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虚实夹杂,但从病理 变化分析,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阳不入阴,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人阴,导致心神失养,神不安宁发为本 病。笔者根据多年来治疗失眠的临证经验,拟定不寐辨治八法,分述如下:
化痰安神法
症见:心烦不寐,胸闷痰多,口苦、呕涎、眩晕、惊悸,苔黄而腻,脉象滑数或弦滑而数。心神被痰气所扰,导致心神不 得收藏故而发病。
治以清热化痰安神。方用温胆汤 (《千金方》)加黄连、全瓜蒌、天竺黄治之。方药:制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 甘草、大枣、黄连、全瓜蒌、天竺黄。方中加黄连、瓜萎、天竺黄以增强清热化痰安神之功。在此基础上亦可酌情加入酸枣仁、 连翘、五味子法痰清热养心安神,心悸可加磁石、龙齿以助镇心宁神之效。
清心安神法
症见:心烦失眠,惊悸不安,头晕、健 忘,手足心热,口舌糜烂,舌质红,苔少, 脉细数。心藏神,劳累过度,耗血伤阴, 心火炽盛,扰动心神。《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云:“寤多寐少,悸动不宁,甚则惊惕 是心之症。”由此可见心火独炽,是导致 失眠的主要原因。
治以清心泻火安神。方用自拟方清 心安神汤(生地、炙远志、麦冬、连翘各12 克,竹叶、梔子、淡豆鼓各10克,百合30克, 灯芯8克,茯神20克,甘草8克,莲子心、琥珀各3克)。方中生地百合、麦冬养阴清, 热,连翘、竹叶、甘草、栀子、豆鼓、莲子心、 琥珀清心泻火,远志、获神宁心安神。全 方具有清心泻火、宁心安神之效。对于顽 固性失眠,常配牛黄清心丸治疗,尤其对于中风后遗症不寐者,颇获良效。半黄清心丸(同仁堂制)用于气血不足,痰热上扰 引起的胸中郁热、惊悸虚烦,不寐,半身不 遂,神志昏迷等症具有益气养血、镇心安神、化痰熄风之功。
养心安神法
症见:心棒、健忘、失眠、梦遗,大便干,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阴血亏少,心体失养,是以心悸。心的藏神作用,常指大脑而言,大脑的思维活动,赖于气血津精等物质基础,今阴亏血少脑失濡养,故健忘、 失眠;因肾阴亏虚,相火妄动而精泄。
治以养心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剂》)加减治之。方药:生地、太子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 天门冬、麦冬、当归、柏子仁、酸枣仁。临证应用时常将人参改为太子参,去桔梗,加桑椹、黑芝麻、夜交藤各30克,补肾益精、 安神、润肠通便,每获佳效。
清肝安神法
症见:不寐,性情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多因郁怒伤奸,肝失调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以清肝泄火,安神镇惊。方用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龙胆草、黄芩、 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临证时常去木通、车前子,酌加夏枯草。夜间醒后不易入睡,配夏枯草可获殊效;加茯神、生龙骨、生牡蛎以镇惊定志,安神入眠。
活血安神法
症见:烦扰不安,心悸,夜不能寐,且易惊醒,甚则彻夜不眠,精神紧张,痛苦不堪,舌质暗紫,脉多弦细而涩。此因心 神被瘀血阻滞而不得守藏而致。
治以活血化瘀,通窍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化裁:当归、生地、 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酸枣仁、夜交藤、法半夏、珍珠母、生龙齿。具有疏肝解郁、活血祛瘀、 镇惊安神定志之功。对于顽固性失眠, 在此基础上酌加黄连、法半夏、清热祛 痰,安眠效果更佳。
镇心安神法
症见: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舌淡,脉弦细,。 此乃心神被邪扰而不得主持神明:,导致 神明躁动,故而出现上述症状。
治以镇心安神定志。方用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人参、茯苓、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齿。临证应用时可将人参改太子参,加磁石、生龙骨、生牡蛎以增强镇静安神之功。另外可服用磁朱丸 (《千金方》):神曲、磁石、朱砂)用于心神不安,虚阳上浮而致心悸失眠、耳鸣、耳 聋等,清心明目,镇心安神而奏效。
益气养血法
症见:不易人睡,梦多易醒,醒后再 难入睡,兼见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 神疲,饮食无味,舌质淡,苔薄白,脉沉 细。心主血,脾生血,心脾两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不易人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气血不足,不能上养于脑,则头晕目眩等症作矣。
治以补益气血,养血安神。方用归 脾汤(《济生方》):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当归、远志、木香、甘草、大枣、生姜。或见于产后失眠,失血过多,阴亏气弱,心悸怔忡,睡卧不宁,梦 多,记忆力减退,舌红,苔少,脉细弱等症。常用圣愈汤(《兰室秘藏》)加减,方药:熟地、党参、黃芪、当归、白芍、川穹) 加减,临证时常去川芎,酌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阿胶以养心血,益智安 神。若神经衰弱者,加制首乌、生山药, 炙远志、五味子、桂圆肉、杞果等补肾益 精,荣脑安神,多获满意疗效。若失眠较甚,加夜交藤、五味子、合欢花、柏子仁以助养心、安神,或加龙骨、牡蛎以镇心安神;若血虚较甚,加制首乌、熟地、白芍、 阿胶以补血充脑安神。
交通心肾法
症见:心悸不安,不能人睡,多见临睡时精神兴奋,面部潮红,舌红苔少,脉弦细。心为火脏,肾为水脏,心阳(即心火)下降而交于肾阴,肾阴(即肾水)上升而济于心阳,从而使心肾两脏的阴阳、水火、升降关系处于平衡、相济、协调状态,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升降失常,水火不济,必然会产生心肾不交的病变。肾阴不能上济,阳无阴制,于是心火偏亢,常怔忡不宁,夜寐不安。
治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用交泰丸(《韩氏医通》):黄连3克,肉桂1.5克,研为末,于睡前2小时吞服,或于下午、晚上分两次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临证应用时可加入远志、菖蒲、麦冬以养阴安神定志。
韩世圣,男,1952年出生于江西省分宜县,是一位具有深厚中医底蕴的执业医师、主任中医师及高级康复治疗师。他出身于一个九代中医世家,自幼便深受中医文化的熏陶,并在中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教育背景与执业资格
韩世圣于1976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函授班,获得了本科学历。
他在中医领域不断深造,于1986年参加市中、西医专业技术考试,成功考取中、西医两门医师资格。
1999年,他参加了国家执业助理中医师资格考试,并顺利取得执业助理中医师资格。
2006年,他再次参加考试,成功考取国家执业中医医师资格,正式获得国家执业中医师证。
专业领域与擅长治疗
韩世圣擅长运用中医药诊疗方法广泛治疗临床各科疾病,尤其在处理某些顽疾、疑难杂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的专业领域涵盖了内科、妇科、儿科及外科等多个方面:
内科:擅长治疗各类杂病。
妇科:擅长处理经带孕产等相关问题。
儿科:对痘麻惊疳等儿科疾病有深入研究。
外科:对痈疽疮疡等外科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此外,他在慢性疼痛、肿瘤、瘫痪等疾病的诊疗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成绩。
学术成就与职务
韩世圣在中医领域的学术成就斐然,他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
中国特色医疗研究会常务理事
全国名中医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全国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全国难治病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计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医专业副主任委员
全国中医药传承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医兼职教授
中科清研(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终身客座教授
国际名医联盟医学顾问
中国名中医联盟理事会专家、副理事长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咨询开发部专家顾问
这些职务不仅体现了他在中医界的广泛影响力,也展示了他在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方面的积极贡献。
荣誉与奖励
韩世圣在中医领域的杰出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曾荣获多项荣誉和奖励,包括:
2011年荣获“中国中医名医”称号,并被颁发奖章、证书和纪念匾牌。
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012至2014年,他受邀参加“全国第三、四、五届共和国经济建设人物暨科技创新峰会”,并荣获科技建设“创新专家”称号。
他的业绩已入编《中国当代名医名院珍集》、《中华名医功勋大典》等多部大型文选。
个人特色与贡献
韩世圣在中医诊疗过程中,逐渐建立了自己的辨证思维模式及诊疗辨治体系。他擅长辨证抓“证中证”,论治施“法中法”,选方择“方中方”,诊脉定“脉中脉”等独特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诊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韩世圣是一位在中医领域具有深厚底蕴和广泛影响力的国医大师。他的学术成就、临床经验和贡献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